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

木工(04):磨鉋刀


前篇是介紹研磨鑿刀《木工(二):開始磨鑿刀,接下來就是研磨鉋刀的時候。先介紹鉋刀的結構如下圖,主要包括:

(1)鉋身:鉋身多以硬木製成、構造堅實、耐敲不易變形,如相思木、櫟木為良好的鉋身材料。鉋台與被削材接觸的這個平面稱為誘導面,它是必須絕對平直的,藉以確定鉋削面平整,因此使用一段時間後就要整理一次。

(2)鉋刀:如同鑿刀一樣,由鑄鐵結合高碳鋼而成,鋼質為鉋刀耐不耐用的主要因素,坊間習慣分為紅火與白火兩種規格,所謂紅火就是高碳鋼,而白火指的就是中、低碳鋼,當然以紅火比較持久,但也比較難磨。而高碳鋼這一面稱為鋼面,鋼面前端只有約3 mm是平直的,以便用來鉋削,其它部份是內凹而不是一片平面,內凹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磨刀時的真空的現象,如果是一片平面,磨刀時會因為靜壓而「吸住」磨刀石動彈不得。

另外鉋刀之刀角大小應視木材之軟硬而定,鉋軟木材時刀角可較小(刀角小較鋒利,但易缺損),鉋硬木材時刀角應較大(刀角大則不鋒利),一般刀角以25~30度最佳

(3)壓鐵:
壓鐵之功用在於壓緊鉋刀與折斷鉋花之功用,以致不會撕裂木紋理。甚至壓鐵如果整理得好,甚至可以克服逆向的木紋理。緊貼鉋刀之斜面與誘導面之夾角稱壓角,通長平鉋之壓角為40度,若鉋硬木材可酌量增加角度,鉋軟木材可減至30度左右。粗鉋時壓角可稍小,細鉋時壓角應稍大。

接下來要說鉋刀的裝卸與調整,把鉋台翻過來拿,左手的虎口順道握住鉋刀,以免待會掉下來。然後用一隻平頭的尖尾鎚去敲鉋頭,讓壓鐵與鉋刀鬆開來。不過要記得的是鐵鎚不要敲在誘導面的那一側,不然誘導面的鉋頭端會因為常敲而「膨ㄆㄚˋ」,以至無法鉋出平整木面了,如下圖所示。

卸下鉋刀之後,跟磨鑿刀一樣,先是整平磨刀石,由中磨石開始磨鋼面的部分,然後再來磨斜面的地方,之後再用細磨石操作一次。

磨完之後鉋刀之後,用油壺塗上機油後,再把鉋刀帶著壓鐵安裝入木身之中,然後用鐵鎚去敲壓鐵以致壓緊,但先不要讓鉋刀伸出來 (目前只為撐住木身的形狀),把底面翻過來用鋼尺去量測水平。如果不平的時候,用砂帶機去磨平,使得鉋刀木身的底面可以整平好。


最後因為怕鉋木頭時,底面完全整平容易導致負壓真空,進而將誘導面吸在待鉋木上面,所以要用鑿刀在刀面突出處之後刮幾痕。

最後就要調整 (1)壓鐵與刀鋒的距離,約0.3~0.6 mm左右 (2)鉋刀伸出的量,也是0.3~0.6左右,越硬的木頭,出刀量越小越好。不過因為若要鉋若薄紙,出刀量會少到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,所以需要使用拇指皮膚輕輕摸過來感覺出刀量是否恰當。

再來就要試看看鉋木頭的狀況了。

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

木工(03):磨鑿刀的心得


所有的學習必定有其基本功要練習,而磨刀就是木工的基本功。
我也曾經質疑過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在磨刀上?

因為這不單單只磨耐性,
更重要的是在練習「看、想、做融為一體」。

我們經常看到、想到,但不一定做得到;
看到、摸到的,但不一定知道 !

就像是練心算一樣,擁有好的心算能力,
才能對數字擁有莫名的直覺。

這也是一種修行。


我這次磨刀因為磨刀石沒有確實的整平,就算再怎麼努力都是做白工
我有一種體會,為什麼多年來,看似很努力工作,但其實我的成果並不好?

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我:我很努力,但磨刀不單單只是努力地磨刀而已
整理磨刀石的時間是應該要比磨刀來得多的,而我卻沒有確實達成
我很認真實在地磨刀,但卻沒有實在地整理磨刀石
我很專心,但我不應該只專心眼前那小小的事而已
反而要三不五時地抬起頭來修正自己的做為。

換句話說,20%的精力則花在出力上,但80%的精力應該是花在「準」度的維持上。

但我平常做事則是20%用在維持「準」度,80%用在出力上,所以看起來很努力,但一點準頭都沒有。這次的磨刀讓我重新檢討了自己。如何準持「準度」,不斷地檢查,不要當一個瞎子一直做,很容易做過頭而不知。功夫越沒有一次就做準的能力,越需要小心地檢查,來維持準度。

最後,因為磨刀的錯誤,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重新整理我的鑿刀
從這一件事,得到了一些啟發。

不是慢慢做就好,不是捚頭幹就好,而是要不斷地檢視自己。
每個果都有一個因,看到不太對勁時,不是傻傻地繼續捚頭做,
而是抬起頭來好好地修正自己。

-------------
相關連結:
木工(二):開始磨鑿刀
木工(一):基本手作工具的介紹

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

木工(02):開始磨鑿刀


上一篇是工具的總合介紹,但接下來個別工具都會在接續的每一堂課上使用到,然後才會做更詳細的解說。另外要說的是,內容其實不盡然全部由懷德居的老師那copy而來,一來copy很沒誠意,二來我希望真的是自己消化吸收之後,再寫出來的東西。因為每周只練一次,如果不好好吸收整理,那真的過不久就忘光了。

言歸正傳,第二個主題要學的就是磨鑿刀。
磨鑿刀有幾個工具先準備好:(1) 粗、中、細磨石、(2) 鋼直尺、(3) 待磨鑿刀、(4) 油壺

磨刀石可分為粗磨石、中磨石、細磨石。使用前要先泡水約半個小時左右,讓水透入磨石的細孔用,會讓磨的過程中好推。當泡好水之後,首先要做的就是整修磨石的表面,使之成為真正的平面。因為不平的表面,會在磨的過程中使鑿刀的鋼面產生弧度,進而無法產生銳利的尖端。所以我們會先利用粗磨石去整修中、細磨石。

那如何才能知道是否真的有平面呢?使用鋼尺去檢查平整度!就是把鋼尺側邊壓在磨刀石上,對著光線看,看是否有光線透過。有透光的地方就是凹下去,此時再用粗磨石把凸出來的部分磨掉,如此整修到完全平為止。不過因為鋼尺沾水會容易使光線透不過來,所以要量平面之前,先把磨刀石上的水分擦乾一下。

整修好磨刀之後,接下來就是要磨鑿刀了,鑿刀的結構主要分成「鋼面」與「斜面」,鋼面是由高碳鋼做成的,而鋼面的背後則是與鑄鐵結合在一起,讓鋼鐵的硬與鑄鐵的軟結合在一起。

首先鋼面要先修整出平面,真正的平面,不可以有弧面,弧面無法銳利的刀鋒。再次強調磨刀石的整平十分重要,非常重要,重要到不能再重要了。因為沒有平的磨刀石就不可能磨不出真正平的鋼面,所以要用一隻好的鋼尺去「隨時」整修磨刀石,所謂的隨時,就是磨個十下就要整修一下。(我發生一個慘劇就是沒有隨時整修,以至磨刀石一個面要削掉重磨)

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

木工(01):基本手作工具的介紹

話說上木工課也好一陣子了,三月初在忙公司的事,後來又忙著關心社會運動,實在沒有時間整理所學。好不容易停了下來,趁這幾天好好重新整理這一陣子在木工上所學到的知識。

首先第一個主題就是「工具的介紹」

在機械化的時代,許多的工作是可以直接請機器代勞的,但是在機械代勞之時,手工的技巧依然值得被練習與傳承。就如同有超方便的計算機,我們還是得先學會算數一樣,所以在這裡依然要介紹基本手工具。但因為是新手的關係,工具的部分是由懷德居的老師幫忙挑選的,然後跟鹿港司大仁工具行買的。其中主要分成四大類:鑿、刨、鋸、尺

這次手上買的六隻鑿刀
(Chisel)
鑿刀是我們第一個使用的工具,最主要是用來鑿榫頭的孔,還有各式修邊的工作。
以使用的方式來分,鑿刀主要分成:
(1) 打鑿:用鐵鎚打入木材的打鑿,其把手的尾端有鐵環圈住,避免鐵鎚把木頭敲裂。
(2) 修鑿:用手腕之腕力衝刺,去修整木頭。
打鑿尾端有鐵環圈住,避免鐵鎚把木頭敲裂
若以鑿刀端面來分,則可以分成 (1)平鑿  (2)三角鑿  (3)斜口鑿  (4)圓鑿。
大部分都以平鑿為主;三角鑿則是在做一般燕尾榫孔底部使用;斜口鑿其刃口磨成傾斜,可用於鑿修榫孔底部或傾斜的孔等工作;而圓鑿刃口呈半圓形,用以鑿修圓孔、圓弧及圓溝。不過這次只有買平鑿與一隻3分的三角鑿。

而所謂的3分,是指稱鑿子的刃口寬度,例如2分鑿表示鑿刀之刃口寬度為 2台分 (6mm)。台分源自日治時期的度量衡,一台分 = 3.03mm。這次有買的有2分(6mm)、3分(9mm)、4分(12mm)、8分(24mm)、吋2 (36mm)。

 (Planes)
鉋刀可概分為兩類,(1)鉋平木面,稱為平鉋,依其長度分為長鉋(>30cm)、中鉋、短鉋(<15cm)…等等。(2)為特殊加工用、如牛角鉋(滾鉋),專用來鉋削曲面。
這次所購入的中鉋與中小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