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

Automation CAD Seminar (1)-- IC 燒錄機 手動入料

 
今年一開始就因為工作上的關係,對部落格沒有新增太多的內容。但有鑑於對自己要求每一年都應該挑一個主題進行學習成長。今年決定就結合工作上,把這一年收集到的自動化設備圖紙,好好詳細看看。雖然我還沒有想到以什麼格式架構來寫,不過今天就嘗試把一些圖擷圖上來。希望到年度結束時,這個主題會留下可觀的圖檔照片。

主要有幾點想說明的:
1. 對岸中國許多的論壇已經收集許多設備的CAD圖了,我想我應該要更進一步把一些特別的機構提出來說明,不單單只是圖而已,不然我也只是收集,而不是消化。
2. 我也不是什麼都懂,若有錯誤也歡迎各位提出。台灣在設備業上已經有許多前輩,我們新的一代也許不如中國的青年有那麼多機會、那麼多戰場可以練功。但至少,我們還是有許多資源可以學習,總沒有那麼多免費的圖紙可以研究,還那麼多藉口說我們沒有機會吧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本文開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要看的是一台 IC 燒錄設備,大家在youtube上打上關鍵字,就可以看到許多移動的動作了。不過這一台是手動的,主要分成:
1. 燒錄模組 x2
2. 放IC tray的托盤 x5
3. X & Y 兩個單軸模組 
4. P&P的吸嘴模組
5. 骨架與外罩


1. 燒錄模組
這個模組上面寫著MUL TIMAX-VI,也許是買現成的主機進來。
兩側有治具氣缸(藍色)連結圖中黃色橫桿的壓條
不過這樣的設計,兩側治具缸下壓的速度不會一樣
就算用調速閥調整,多多少少也是有點落差。
也許在這個狀況下,黃色橫桿的壓條有沒有水平下壓是沒有太大關係的。



2. 放IC tray的托盤
中間藍色的是常見的JEDC的tray盤,三邊都有承靠邊,第四邊 (圖中黃色)竟然用磁鐵吸在盤上,手動靠過去壓著。在托盤上有磁鐵這招我還真的不太敢,因為我怕磁鐵的冷次效應會在IC上產生渦電流,不過看到它這麼做,也許下次可以考慮。


從下方看,會看到兩個滑軌再加用軸承當作滾輪,讓托盤在平台上滑來滑去。至於軸承怎麼安裝在軸上,圖是沒有畫出來,不過軸上有構槽,也許就用C扣直接夾上去,限定軸承就好。
 

3. X & Y 兩個單軸模組 
這種單軸很常見的,台灣也很多廠商有。因為很成熟了,連長像幾乎都差不多。在設備設計時,可以多利用這種現成的模組,組成XY平台,速度會快很多。不過這種模組讓我最困擾的,就是寬度都太寬了,我希望有窄一點的,不然就都要自己設計專用的。

另外一提的是圖上這隻行程是1M的,就螺桿的單軸模組而言,因為中間不會有支撐軸承,整隻螺桿事實是垂下來的,越長垂越多,振動也就越大。所以常見的尺寸當到1.2M,或者有到1.6M,但那螺桿都已經粗到一個不行了,想要讓設計緊實的話,就十分不適合。


4. P&P的吸嘴模組
之前設計過一組P&P馬達帶吸嘴的設計,發現原來我自己空想的,跟別人設計竟然十分接近,讓自己多少不少信心。不過這台的P&P帶的東西更多,連氣壓顯示都帶上模組。馬達則挑42以下的,使用迷你滑軌 (之前我是用交叉滾子的,為了不要晃太大)。

不過若有人知道這種吸嘴筆是那一個廠商做的,再介紹一下,我想找找到底有那幾種筆,好像很好用。
  




5. 骨架與外罩
別人的骨架看來是50x50mm的鋼骨,不過看到人家的大板……好大一塊,大手筆!中間還整個挖掉送別人。不過我看到人家骨架底下板子有挖大圓孔,這點我要學起來,我之前都沒有,自己有時大電要穿過時,就很麻煩,下次就可以挖一個孔。

-----------------
結論:
這套圖還蠻完整的,可以看到許多基本的設計方法。不過他的外罩比較偷懶,沒有畫完整。我其實比較想看他罩子怎麼跟骨架合的。改天再找找其它圖來研究。
以上有比較多行內的術語,如果太簡略,再請各位讀者包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