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

Automation CAD Seminar (6) -- 轉盤式加工組裝站


自動化設備中,若以流水線來說,主要分成「直線式」和「轉盤式」。
轉盤式的優點是:
(1) 其具有循環的功能,可帶著隨行治具。
(2) 最後一站必然接著第一站,因此隨行治具數量較少
(3) 傳動簡單、定位容易

但其缺點是因為空間的限制,不能擁有太多站,常見為6、8、12分割。

今天就挑選一個轉盤式的塑膠管組裝設備來介紹。

從上示圖來看,這台設備分了六站,
其中第一站為入料,最後一站為出料,實際工作應該只有四站。

要組裝的東西如下圖所示,是一個塑膠管,其中粉紅色與黃色的工作要組裝上去。
 

以下這是隨行治具,一次夾兩個工件。
然後治具上有定位凸輪、齒輪齒條、彈簧復位機構,
代表平常沒事的時候,塑膠管是平躺的狀態。


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

Automation CAD Seminar (5) -- 繞線機 OMEGA WINDING MACHINE


這台是名叫Omega的繞線機,主要的功能是把梭子(Bobbin)自動上料至Spindle模組上進行繞線的工作。主要分成四個部分:
(1) Bobbin Loader:把梭子拿上Spindle上
(2) Spindle Unit:夾持梭子進行旋轉
(3) Wire Chuck Unit:進行繞線
(4) Nozzle Unit:「看似」是把準備要繞的線進行XYZ方向的移動 (不過我不太確定)
以下分別仔細看CAD圖

(1) Bobbin Loader

把模組獨立出來看,其中可以看到下方有一個步進馬達做Y1軸的移動,上方則有一個無桿缸做Y2軸,並攜帶一個Z1軸做上下移動。看來Y1是要移動tray盤去追Y2的起,讓Z1上的finger可以下來抓料。
 
我們可以看到在tray盤上的梭子長得如下 (我是不太確定這是什麼元件的)


不過有一個地方值得注意:夾皮帶的壓板。原本我的習慣就是分兩片從兩側去夾皮帶,這代表壓板一定會比皮帶寬很多。
但他的設計是嵌入式壓板,也就是一件是長「凹」的形狀,另一件壓板嵌入,螺絲由中間逼入。若當皮帶另一邊沒有空間時,這種設計可以省去壓板需外擴的空間,挺好的。

(2) Spindle Unit

Spindle Unit如下圖示,當梭子被夾過來之後,就由Spindle來接著


由一個步進馬達,驅動Spindle的兩端,如下圖所示,有一個底部轉軸穿過綠色結構體,到另一側來驅動。

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

Automation CAD Seminar (4) -- 插針機


這台設備是一台很棒的機構設計模組,主要功能是把金屬針腳插入塑膠固定塊內:

主要有兩個動作
(1) 把金屬針腳推出stacker,插入塑膠固定塊內
(2) 把塑膠固定塊依次往前推進

從網路上載下來的時候,就有gif動畫檔了,還蠻棒的。
(1) 首先其動力源只有一個調速馬達
(2) 用皮帶把動力拉出來
(3) 利用斜齒輪把動力轉向
(4) 用連桿曲柄來做前後移動

金屬針被白色推頭推出來

馬達傳動過來的動力,用連桿來推動。

當金屬針腳被推入黑色塑膠塊中,還有別的凸輪來凹金屬針腳,順道往前推。

整個模組下方的機構圖,其中還有偏心輪 + 曲柄,來帶動凸輪隨動軸來上下移動。

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Automation CAD Seminar (3)--ACF預貼機

ACF 預貼機
ACF是所謂的異方性導電膠(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),是Z軸方向的導電性較好,但其XY方向的導電性卻接近絕緣,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之前的簡介。

而這台設備則是把ACF的卷料剝離下來,自動貼到待貼物上,不過待貼物是手動上料的。
類似的動作可以觀看以下影片。

設備詳細的圖片如下:
首先在設備的左邊先是「放料模組」,然後經過熱壓頭後面的「剝離模組」,最後再到右手邊的「收料模組」。
 放料
剝離
收料

當剝離之後,需要有一個切刀,就放置在熱壓頭後面。


當ACF拉過中間時,熱壓頭會下來Bonding
 

而熱壓頭的正下方,正在XYθ的微調平台,可以讓操作者放置待預貼物。


不過回頭來說,我主要是要看他整體Layout的部分,
(1) 它把顯示的部分都抬到上面來,包括顯示螢幕、氣壓顯示、燈號
(2) 正面開放,有點裸露太多了了
(3) 兩手安全安按扭突出台面太多,也許可以再沉下去一點。
(4) 下方有內縮,可以給操作者放腳的,可能這一台的OP是用坐著操作的。
(5) 風扇放到有三顆,還蠻多的
(6) 下次也可以嘗試用圓弧邊的鋁擠型來做框。

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

Automation CAD Seminar (2)-- 電池上下料設備


 今天要Stduy的CAD是一個利用XY軸 + 吸嘴 進行上下料動作的設備。主要分成三個部分:
(1) XY軸+吸嘴
(2) 電池Stacker
(3) 鋁擠框架

首先來看一下XY軸+吸嘴的模組組合圖,這是裝在天花板上的,天花板的厚度達到25mm,頗厚的!然後我把他分解成三個更細的子模組:
1-1 X軸
1-2 Y軸
1-3 吸嘴

把X軸翻過來看,其是利用無桿缸來驅動,配上兩個滑軌。
不過因為無桿缸的高度與位置不一定與滑軌一樣,所以設計者用一個凹凸的配合塊(圖中藍色的部分),讓已經被兩個滑軌限制的移動板不會再被over constrain了。




不過凹凸的配合塊一定會有間隙在,這時油壓緩衝頂頂就有幫助了,可以把配合塊往反方向推齊,讓位置穩定。不過氣壓缸的兩端理應加緩衝塊,儘量能加就加。

再來是看Y軸,設計者則是買TOYO的ETB6-450-BW-M10來裝,不過這時才仔細注意到電磁閥與連座是安裝在X軸上帶著跑的。再藉由托鏈把空壓管拉下去到Y軸帶動的真空產生器(ZH10BS-01-02)。到這裡設計的元件則逐漸變薄,圖中的三角塊的厚度就降到只有8mm了。